Skip to content

Commit e111a24

Browse files
author
ff98sha
committed
增加非官方链接要求
1 parent 93bc665 commit e111a24

File tree

5 files changed

+24
-10
lines changed

5 files changed

+24
-10
lines changed

contributing.md

Lines changed: 1 addition & 1 deletion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40,6 +40,6 @@ Markdown语言非常简单易上手(水源社区也在使用),如果您不
4040

4141
我们允许在Wiki上放置sjtu.edu.cn域名下的网页链接。
4242

43-
对于用户能够自定义内容的网页(如水源帖子、水源文档等),请在放出原文链接的同时给出一份网页快照(如将帖子内容生成为pdf后,上传到`./files`目录下的对应文章目录并链接)
43+
对于非官方发布的内容、由用户自行编写的内容(如水源帖子、水源文档等),请在放出原文链接的同时在链接后标出:`<sup>[非官方内容,请谨慎参考]</sup>`
4444

4545
对于外部网站推荐,请提交可靠的站点上的链接。请注意您提交的链接有被拒绝的可能。

graduate-study/study-plan.md

Lines changed: 3 additions & 3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7,10 +7,10 @@
77
## 培养计划简介:
88
培养计划包含所选课程内容,以及当前选课学分(要求学分)、当前选课GPA学分(要求学分)、课程门数(计划/要求)、总学分(已修/计划/要求)、总GPA学分(已修/计划/要求)、GPA(当前/已修/要求)、绩点结算版本等。
99

10-
常见公共基础课:《学术英语》、《学术写作、规范与伦理》。硕士研究生红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博士研究生红课:《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工科院系通常还有一门《实验室安全教育》。公共数学基础课常设:《计算方法》、《矩阵理论》、《数学物理方程》、《最优化方法》、《基础数理统计》等课程。通常公共数学基础课需要必修 1~2 门
10+
常见公共基础课:《学术英语》、《学术写作、规范与伦理》。硕士研究生红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博士研究生红课:《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工科院系通常还有一门《实验室安全教育》。公共数学基础课常设:《计算方法》、《矩阵理论》、《数学物理方程》、《最优化方法》、《基础数理统计》等课程。通常公共数学基础课需要必修1~2门
1111

1212
还有一门所有专业都要上的《学术英语》,这门课存在免修政策,免修通过后不必参加课程的日常教学及考试,直接登记成绩为“A-”并获得学分。免修条件为(以下满足一条):
13-
-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六级(CET-6)成绩520分及以上且听力150及以上
13+
-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六级(CET-6)成绩520分及以上且听力150分及以上
1414
- 托福95分及以上;
1515
- GRE成绩310分及以上;
1616
- 雅思考试总成绩≥7.0;
@@ -29,4 +29,4 @@
2929
通常一年级学生将课程加入培养计划即可选课。二年级以及高年级学生,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并通过导师、院系审核后,才能选课。
3030

3131
## 跨院系选课与学分认定
32-
部分院系允许跨院系选课与学分认定,以教务或学院公众号推送为准,通常允许跨院系修 3 门课。部分学院研究生院不接受跨院系选课(可以将课程加入培养计划,但是选课时不满足要求)。本科交大的学生可以通过本科选课中的任选课程板块,提前选修跨院系课程,从而绕过此限制。
32+
部分院系允许跨院系选课与学分认定,以教务或学院公众号推送为准,通常允许跨院系修3门课。部分学院研究生院不接受跨院系选课(可以将课程加入培养计划,但是选课时不满足要求)。本科交大的学生可以通过本科选课中的任选课程板块,提前选修跨院系课程,从而绕过此限制。

undergraduate-study/graduation.md

Lines changed: 12 additions & 1 deletion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10,30 +10,39 @@
1010
> 注:若因学业诚信问题受记过以上处分或两次警告/严重警告处分,需在毕业9个月后或最长学习年限届满前3个月内申请学位。
1111
1212
建议登录[教学信息服务网](http://i.sjtu.edu.cn/)查询[个人修业情况](https://i.sjtu.edu.cn/xjyj/xsxyqk_ckXsXyxxHtmlView.html),确认是否满足本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如有疑问可联系教务处[注册与学务中心](https://jwc.sjtu.edu.cn/bmsz/jwcjs/zcyxwzx.htm)咨询。
13+
1314
### 辅修专业
1415
- 学生应在主修专业修读期间完成辅修专业规定的全部课程。
1516
- 辅修学习在学生主修专业毕业(含结转毕)时同时终止。
1617
- 学生需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并在主修专业毕业时达到辅修专业培养要求,方可申请辅修专业结业。
1718
- 若辅修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生在符合主修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同时,也可申请授予辅修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将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
1819
- 若学生达到主修专业培养要求但未达到辅修专业培养要求,则不予发放辅修专业证书,辅修学士学位也不会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注明。
20+
1921
### 双学士学位
2022
- 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双学士学位所对应专业培养方案的各项要求,可授予毕业证书,毕业证书上注明相关主修专业信息。同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申请授予双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只发放一本学士学位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上注明所授予的两个学士学位信息。
2123
- 学生未能在规定学制内完成双学士学位项目专业培养计划课程的,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或申请退出双学士学位项目。未提出上述申请的,视为退出双学士学位项目。退出双学士学位项目的,以第一主修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毕业审核及学位审核。学生不得以双学士学位项目专业结业。
2224
- 若学生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未达到第一主修专业的培养要求,则不单独发放第二主修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2325
- 学生未修读完成的第二主修专业课程如达到相关专业辅修修读要求的,由学生本人申请,经辅修开设专业及学校审核已达到辅修专业培养要求者,证书发放同辅修。
26+
2427
## 结业
2528
学生在最长学习年限内修读了所在专业**本科培养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但个别课程(含理论课、实验、见习、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不合格,未达到该专业本科毕业要求的,予以结业。最长学习年限结束仍有部分课程考核不合格的,做维持结业处理。
29+
2630
## 肄业
2731
因各种原因,在最长学习年限内仍有部分所在专业**本科培养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尚未修读,做肄业处理,发给肄业证书。
2832

2933
> 注:若在校未满一学年,则发送写实性学习证明。
34+
3035
## 结业转毕业
3136
学校允许结业学生在最长学习年限内申请返校重修不合格的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学分制课程修读管理规定》](https://jwc.sjtu.edu.cn/info/1482/12870.htm)申请免听。结业学生在最长学习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后,可申请换发毕业证书(同时退还结业证书)。
37+
3238
## 毕业设计
3339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提交、答辩、归档等环节,各专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同,具体时间规划以学院教务通知为准。
40+
3441
### 选题
3542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自选或分配的方式,明确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并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https://bysj.sjtu.edu.cn/)完成任务书提交。
43+
3644
> 注:提前联系导师的同学通常导师会直接在系统中发放毕业设计题目并下达任务书,没有联系导师的同学可以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https://bysj.sjtu.edu.cn/)中的`师生互选`部分选择感兴趣的毕设题目并及时联系对应导师。
45+
3746
### 开题
3847
学生必须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按时提交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文献综述等),由导师和专业负责人分别进行审核。
3948

@@ -66,6 +75,8 @@
6675
- 重修,须重新经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
6776

6877
> 注:学生若需延期答辩,须至少在各院系规定答辩日期前一周提出申请,成绩按F记。延期答辩应在申请日至少2个月后且在当年9月20日前完成答辩。若延期答辩通过,成绩按P记;若不通过成绩按F记,需重修。
78+
6979
### 归档
70-
归档材料是指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含电子版)、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评语、答辩提问录、设计图纸、实验报告和计算程序资料等毕业设计(论文)所有资料,院(系)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教学大纲、选题汇总表、工作总结报告等教学管理记录材料,由院(系)保存,保存期限不低于四年。
80+
归档材料是指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含电子版)、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评语、答辩提问录、设计图纸、实验报告和计算程序资料等毕业设计(论文)所有资料,院(系)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教学大纲、选题汇总表、工作总结报告等教学管理记录材料,由院(系)保存,保存期限不低于四年。
81+
7182
毕业设计(论文)最终稿须按要求上传[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https://bysj.sjtu.edu.cn/),教务处每年统一移交当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最终稿电子版至图书馆,由图书馆负责归档备案,学生应按相应的归档要求提交论文。

undergraduate-study/score.md

Lines changed: 6 additions & 3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35,15 +35,18 @@
3535
学积分是指学生已获得学分课程的百分制成绩的加权平均数,权重为课程学分;平均积点(GPA)是已获得学分课程的绩点的加权平均数,权重同样为课程学分。
3636

3737
$$
38-
\text{学积分}=\frac{\sum(\text{学分}\times \text{成绩})}{\sum \text{学分}}\\
39-
\text{平均积点(GPA)}=\frac{\sum(\text{学分}\times \text{积点})}{\sum \text{学分}}
38+
\text{学积分}=\frac{\sum(\text{学分}\times \text{成绩})}{\sum \text{学分}}
39+
$$
40+
41+
$$
42+
\text{平均积点GPA}=\frac{\sum(\text{学分}\times \text{积点})}{\sum \text{学分}}
4043
$$
4144

4245
以等级制计分的课程,按等级对应的百分制成绩区间最高分参与学积分计算。如,成绩为A+的课程按100分参与学积分计算;成绩为B+的课程按84分参与学积分计算。
4346

4447
> 该计算方式适用于2024年4月后出分的等级制课程。2024年4月前出分的等级制课程学积分计算规则为:A-及以上按成绩区间最低分计、B及以下按成绩区间最高分计。
4548
>
46-
> 请参阅:[等级制记录成绩的课程计算学积分的规则2024年已修改 - 水源社区](https://shuiyuan.sjtu.edu.cn/t/topic/261678)
49+
> 请参阅:[等级制记录成绩的课程计算学积分的规则2024年已修改 - 水源社区](https://shuiyuan.sjtu.edu.cn/t/topic/261678)<sup>[非官方内容,请谨慎参考]</sup>
4750
4851
以合格/不合格两级制积分的课程,合格不计入学积分和绩点的计算,不合格按0分计入学积分和绩点的计算。
4952

undergraduate-study/select-course.md

Lines changed: 2 additions & 2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112,11 +112,11 @@
112112

113113
### 虚拟课表排课工具Course+
114114

115-
在选课开始前,推荐使用[虚拟课表排课工具Course+](https://geek.sjtu.edu.cn/course-plus)预先排课,以防止选课冲突。
115+
在选课开始前,推荐使用[虚拟课表排课工具Course+](https://geek.sjtu.edu.cn/course-plus)<sup>[非官方内容,请谨慎参考]</sup>预先排课,以防止选课冲突。
116116

117117
### SJTU选课社区
118118

119-
选课前可以通过[SJTU选课社区](https://course.sjtu.plus/)查阅上过该课程同学对于课程的评价。
119+
选课前可以通过[SJTU选课社区](https://course.sjtu.plus/)<sup>[非官方内容,请谨慎参考]</sup>查阅上过该课程同学对于课程的评价。
120120

121121
## 注意事项
122122

0 commit comments

Comments
 (0)